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rss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文明文化 > 古代科学

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官方大规模刻印工程是在何时?

时间:2020-11-26 09:48:03来源:作者:国家人文历史点击数:

如今看来,没有争议的、存世最早有明确纪年的印刷品实物,为唐咸通九年(868)雕印的《金刚经》,这点仍未被动摇。

中国有关雕版印刷比较确切的最早文献记载,不少学者如明人胡震亨、清人赵翼、叶德辉、王国维等,曾认为是唐长庆四年(825),元稹在《白氏长庆集序》中记述说,唐人曾“模勒”他和白居易的流行诗篇,用力鬻卖。不过卡特、伯希和、神田喜一郎、钱存训、向达等一批学者,并未采信这种说法,但他们没有充分论证过。辛德勇在《中国印刷史研究》中专章批驳了这种说法,分析“模勒”的语义应为“模写”(摹写),而不宜理解为代表雕版印刷的“模印”; 从综合分析中国早期书籍雕版印刷技术在世俗社会的传播扩散过程,认为其时雕版印刷还未辐射到印刷消闲诗篇这一世俗领域,人们只能传抄阅览。

如果肯定辛德勇的说法,那么最早的文献记载,便是《册府元龟》等书记载的唐文宗太和九年(835)十二月,“东川节度使冯宿奏:准敕,禁断印历日板。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板印历日鬻于市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,其印历已满天下,有乖敬授之道,故命禁之。”制定、颁布历书自古以来就是中央政府一项最重要的职责,此时民间已经用雕版大规模印刷历书了,这是对国家权力的冒犯,所以要“禁断”。辛德勇书中研究的结论是,佛教密宗信仰,是雕版印刷术产生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驱动力;中国雕版印刷的直接技术源头,来自印度佛教信徒捺印佛像,其产生时间,不当早于密宗在唐代全面兴盛的开元年间。

虽然雕版印刷具体诞生于唐代何时,尚充满争议,但可以肯定的是,唐末至五代时期,印刷术由民间文化层面进入上层精英文化领域,其标志性事件就是冯道主持刊刻《九经》。冯道(882—954)个人经历传奇,历仕五朝,他在后唐时代看到吴蜀之人贩卖“印板文字”,各色各类都有,独无儒家经典,于是发起雕印儒家“九经”:《周易》《诗经》《尚书》《周礼》《礼记》《仪礼》《春秋左氏传》《春秋公羊传》《春秋谷梁传》(实际上还包括《论语》《孝经》和《尔雅》在内的“十二经”),使之广颁天下、有益文教。他的奏请得到皇帝批准,刊刻自长兴三年(932)起历后唐、后晋、后汉、后周四朝22年乃成。这是史上第一次官方的大规模刻印工程,这些经书都是在国子监所刻,所以称为“监本”。

恰如有学者所分析的,冯道之所以采用这种新兴未久的印刷技术,也是处于动荡的五代战乱时期,当时的后唐政权已无能力再像东汉、曹魏和李唐王朝那样大规模刊刻石经,只好退而求其次,改用雕版印刷颁布权威的经书读本。这一权宜之举,却成为雕版印刷术全面进入上层文化的转折点,产生始料未及的深远影响。刻书从此不只是和尚道士、民间书坊之事,而成为政府的出版事业,图书主流形式也开始由手写本转变为印刷本。这一切都预示着,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即将启幕,被视为古籍收藏极品、美学巅峰的宋版书,也将光华绽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