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rss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文明文化 > 商品经济

论徽商的商业道德

时间:2020-08-10 14:33:30来源:作者:点击数:

明清时期的徽商是全国商界的一大商帮。从穷山僻壤中走出来的徽州商人何以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发展壮大,乃至雄踞商界,富甲一方?当我们回眸徽商的发展轨迹时,不能不注意到徽商所奉行的商业道德。正是这些渗透了儒家精神的商业道德,使徽商赢得顾客,赢得市场,赢得成功。

徽商的商业道德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:

以诚待人,以信服人。徽商在经营中把诚信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。首先在处理内部关系上讲诚信。譬如,木商程之藩随父去四川业木,役夫常有数百人,“之藩遂为之长,结以恩信,役夫无不悦服,悉听其部署。”(《戴南山先生全集》卷8)詹谷在崇明为本乡某人经理典业,主人年老返里,恰逢战乱,道路梗塞者近十年。其间詹谷独自一人,“竭力摒挡,业乃大振。”后主人之子来到崇明,詹谷“将历年出入市籍(账簿)交还,涓滴无私。崇邑之人咸服其公直,某子亦深感焉。临行,薪俸外加赠四百金,辞不受,惟殷殷部署后来肆务,悉当乃归。”(光绪《婺源县志》卷35)诚信二字在詹谷身上可谓得到充分体现。徽商不仅以诚信处理内部关系,更以诚信对待顾客。许文才“贸迁货居,市不二价”。鲍雯经商,“一切治生家智巧机利,悉屏不用,惟以至诚待人,人亦不君欺。”在商场中不乏以诈生财之人,但徽商的态度是“人宁贸诈,吾宁贸信”,因而赢得顾客的信任。

薄利竞争,甘当廉贾。徽商(除部分盐商外)在经营中一般都能坚持薄利的原则。明代南京城内有典铺500余家,主要由闽商和徽商经营。闽典利息高达三分四分,而徽典取利仅一、二、三分,自然“人情最不喜福建”。程锁在溧水经商,这里惯例是春天贷款下户,秋天倍收利息。但程锁贷款,只取一分之利。某年丰收谷贱,程锁仍按往年价格收贮。翌年大灾谷贵,而他“出谷市诸下户,价如往年平”(《太函集》卷61),自然树立起良贾的形象。贪婪的粮商往往在灾年囤积居奇,牟取暴利,但徽州粮商大多摒弃这种做法。某年大饥,吴佛童仓中积有大量粮食,有人劝他待价而沽,他却笑曰:“使吾因岁以为利,如之何?遏籴以壑邻,是谓幸灾,天人不与。”(同上,卷62)意思是说让我在年成好时取利吧,如今乘灾牟利,以邻为壑,这是幸灾乐祸,苍天百姓都不会同意的,“乃尽发仓廪平价出之”。

宁可失利,不能失义。徽商中除了少数见利忘义而被人斥为“徽狗”的奸商外,多数人都能正确处理好义利关系。虽然经商就是为了求利,但他们的信条是“职虽为利,非义不可取也。”(《汪氏统宗谱》卷3)朱文炽贩茶去珠江,抵达后却错过了大宗贸易的时机,新茶也就不新了。于是他出售时自书“陈茶”二字,以示不欺。当义利不可兼得时,不少徽州商人能够见义勇为,甚至舍利取义。吴鹏翔某年从四川运来数万石至汉阳,正值大饥,米价飞涨。他没有乘机大捞一把,而是“减价平粜,民赖以安。”还有一次,他购进胡椒八百担,尚未付款,发现有毒,卖主愿意全部收回,但他仍照价买下,然后付之一炬。他之所以这样做是考虑到如果退了胡椒,卖主可能转售坑人,所以宁可自己蒙受损失(嘉庆《休宁县志》卷15)。这种非义不取的精神确实难能可贵。

注意质量,提高信誉。徽商非常重视商业信誉,并把这种信誉建立在商品质量的基础上。清制墨商号胡开文第二代传人胡余德曾创制一种墨,在水中久浸不散。某客户慕名前来购得一袋此墨,返回途中不慎落入水中,捞起后发现墨锭已开始溶化。于是立即找到胡余德,胡当即以一袋“苍室”名墨相赠,同时下令各店各场立即停售停制此墨,并高价收回业已售出的此种劣质墨锭,寻找原因,总结教训。此举虽蒙受了经济损失,却保住了商业信誉。徽商在苏州阊门开设了不少棉布字号,他们从收购棉布时就十分注重质量,字号内设有专司“看布”人员,经过严格把关,从小农手中购进上乘棉布,再用上等颜料染色,然后踹成质地精美的棉布,由于“溧染俱精”,所以销路极好。

良好的商业道德有力地促进了商务的发展。首先有利于徽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徽商由于坚持商业道德,从而在人地两疏的情况下,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赢得顾客。如吴南坡业布,“四方争趣坡公,每入市,视封识为坡公氏字,辄持去,不视精恶长短。”(《古歙岩镇镇东头吴氏族谱》)许文才在淮泗经商,“市不二价”,“人之适市有不愿之他而愿之公者”,显然得到顾客的充分信任。徽州典商由于低息便民,在各地与同业竞争中多能获胜。前述明代南京徽典就是一例。

其次,有利于开拓市场。徽商的成功不仅在于每到一地就能迅速占领当地市场,而且不断开拓新市场,开创新局面。汪通保在上海业典,附者日众,乃部署子弟到外县开拓市场,他规定:到了外地不准欺行霸市;付给顾客本钱时,不准以劣质钱充数,更不准短少;收取利息时,不准多收赢余,也不准以日计取利息。由于坚持这“五不准”,“于是人人归市如流,旁郡县皆至,居有顷,乃大饶。”(《太函副墨》卷4)不少材料反映,徽商每到一地,就会出现顾客“绾毂归之”、“归市如流”的局面。徽商所以能占领市场,良好的商业道德是主要原因之一。

第三,有利于克服商务发展中的障碍。商海泛舟,决非一帆风顺,常会遇到各种困难,徽商坚持商业道德,从而得道多助,使许多困难迎刃而解。王子承在蜀业木40年,孤身在外,困难很多,况伐木运材,更需大批劳力参与其事。王子承“务推赤心”,结果“不招而集,不约而坚,蜀人蚁附之。”(《太函集》卷17)他也因此成为富商。尤其是徽商诚信待人,慷慨好施,又与封建士大夫以及各级官吏建立了密切的关系,这样遇到困难时就能借助封建政治势力逢凶化吉,遇难呈祥。

是什么原因把徽商造就成坚持商业道德的“廉贾”呢?从根本上说是徽商“贾而好儒”的特色决定的。

徽商贾不忘儒,孜孜向学,蔚然成风。有的“虽舟车道路,恒一卷自随”;有的“虽隐于贾,暇辄流览史书”;有的“昼则与人昂毕货殖,夜则焚膏燔书弗倦”。这种“贾而好儒”的特色给徽商带来了深远的影响。

第一,“贾而好儒”使徽商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,因此比起那些只会筹算计数的一般商人,更善于从历史上汲取经验。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留下了无数的文化典籍,其中不仅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政治、经济、人才管理、谋略运筹等思想精髓,也含有大量的商业伦理道德的思想资料,成为徽商商业道德的思想源泉。例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几乎成了徽商的必读书。他们从中汲取了不少有益的经验,其中所说的“廉更久,久更富,廉贾归富”的道理,对徽商不能不产生极大的影响。较高的文化素养,也使徽商在经营中更具理性,更能清醒地认识到商业道德对事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,从而正确地处理与顾客的关系。鲍直润说得好:“利者人所同欲,必使彼无利可图,虽招之不来焉,缓急无所恃,所失滋多,非善贾之道也。”(《歙新馆鲍氏著存堂宗谱》卷2)因此,徽商能够坚持商业道德是与他们富于理性的精神分不开的。

第二,“贾而好儒”更使徽商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,自觉地用儒道经商。张光祖在商务活动中,“时或值大利害事,每引经义自断,受益圣贤心法最多。”(《张氏统宗世谱》卷8)黄长寿“以儒术饰贾事”,鲍雯“一以书生之道行之”。这些都说明徽商自觉地以儒家的伦理来规范自己的行动。舒遵刚的一段话很有代表性:“圣人言,生财有大道,以义为利,不以利为利。国且如此,况身家呼!人皆读四书,乃长习为商贾,置不复问,有暇辄观演义说部,不惟玩物丧志,且阴坏其心术,施之贸易,道多狡诈,不知财之大小,视乎生财之大小也,狡诈何裨焉!”可以说,儒家思想是徽商坚持商业道德的深厚的思想基础。

上一篇:很抱歉没有了 下一篇:很抱歉没有了